愛對方的痛點,不要太愛自己的解方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文/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

某次和一位創業青年交流,他問:
「我曾經在實地驗證後,為社區的弱勢族群開了一間店,希望協助他們就業、發揮一技之長,並透過培訓逐步從受雇者成為經營者。然而正式開業後卻發現他們不願意承擔創業的風險,我不時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做法是不是對的,最後因為經濟壓力,被迫收場…請問今後我該如何系統性的找出社會議題呢?」

針對他的疑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在若水工作的夥伴們,常常會提醒彼此:

「要愛你客戶的痛點,不要太愛自己的解方」

這位青年在行動前有先驗證,但是可能沒有了解到弱勢族群真正的痛點和需求是什麼,就太快提出解決方案了。其實解方往往是最後一步才會做的事。

我想跟你分享驗證的重要,因為這是在創業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動作。

青年說他在驗證訪談時,聽到這群人說:「如果能夠有一間自己的店面有多好」,但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和想要自己創業,是兩種不同程度的事情。一般人聽到要承擔這麼高的風險,通常都會猶豫,更何況是弱勢族群。

除此之外還有商業端的考量,什麼樣的產品服務會讓這個社區裡的消費客群買單?

記得在《精實創業》這本書裡提到,曾經有個團隊想要做醫療手術槍,但不確定醫生的需求是什麼。你猜他們第一步怎麼做?不是花費數十萬去研發一把真正的手術槍,也沒有花數萬元開模做3D列印,他們現場直接拿兩支原子筆握在手上,弄成一個很像槍的形狀,給執刀醫生看:「你需要的手術槍,是不是大概這個大小?要再大、再小一點嗎?」

所以如果是我,可能不會這麼快就為弱勢族群開一間店,而是會先用一個最低成本的模型去測試,找出市場痛點。

思考解方之前,你需要做的是…

想要系統性的找出待解決社會問題,可以先從既有的結構性的統計數據開始了解。但是要真正了解問題的本質,就必須把數據放一邊,親自捲起褲管下海了。

若水當初創業也是如此,不只參考這個領域的前例,去了解為什麼這個社會問題存在了這麼久,有這麼多人投入卻還是無法完全解決,也在全台大量的進行田野調查和身障者家訪,詢問很多組織的前輩,才發現身障就業的M型化的問題:

台灣的身障者除了去一般企業上班,或者從事像洗衣、烘焙這類庇護型就業之外,仍有一群身障者本身的能力和特性既不適合上述兩種工作,卻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因為身障者很多元,身體功能性也有很大的差異,我們進一步切出STP(市場分析與產品定位),清楚定義在這個社會結構之下,想解決的是屬於身障者光譜哪一群人的哪個問題。

最後一步,才是提出一個過往沒有人做過的創新解決方案,找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或單位,共同解決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希望這些若水經驗,可以給你一些靈感。

人生所有事情都是「 all about yourself」,謝謝你的來信,也祝你早日踏上你的英雄之旅。

延伸閱讀
想發揮社會影響力,該培養哪些專業能力?
好想轉職或創業?請先思考這3個問題
當SDGs浪潮來臨:給想發揮影響力的你三個行前指南

熱門文章
當團隊成員意見分歧,該如何凝聚共識?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一個足以改變下個世代的故事:職場上消失的5%族群,你看見了嗎?
成功團隊把員工心理安全感放第一,若水獲HR ASIA肯定的祕密
職場心理安全感的實踐:面對衝突,我們都有可能是那個人

關注若水頻道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

若水Tech f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