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DGs浪潮來臨:給想發揮影響力的你三個行前指南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文/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

「S,妳覺得我應該留在大公司,還是出來創業?」

「S,在社企裡負責事業發展,和在企業裡負責ESG或CSR專案 ,哪一個比較有影響力?」

三級警戒之際,週五下班後,我和幾位School 28的導生約好線上工作坊相見。這群青年平均年齡28到30歲之間,紛紛面臨職涯抉擇,在現實和理想間猶豫著,該不該跨出那一步。剛好,我創業時也差不多是這個年紀,也正處於自我探索和追尋的階段。

「聽過英雄之旅嗎?」我順著導生的問句,切入今晚的主題。英雄之旅是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提出的概念,他發現神話裡的英雄雖然面貌不同(比如,我喜歡的魔戒,或是你喜歡的漫威英雄們),但他們共同經歷的,其實是個極為相近的歷程,從接受冒險召喚(calling)到決定啟程;一路突破難關,最終脫胎換骨,這也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個體化歷程。人類之所以集體嚮往英雄特質,在於我們打從心底渴望自我實現,渴望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存在。

英雄的故事,看似很遠;心理學的理論,看似深奧。

但是轉換到現實的人生中,我們其實都像英雄故事裡的主角,對工作或人生課題感到疑惑或苦惱,理想的自己時而近,時而遠。然而正是因為對現狀感到不舒服,才能聽見內心召喚的聲音,也才有機會真正展開自我追尋,進而成長、蛻變,成為自己故事中的英雄。

台灣年輕世代透過工作,追尋自我實現

自從2018年金融海嘯,全球開始反思資本主義對社會的危害,自此,歐巴馬、英國首相布朗等世界領袖紛紛推動綠色解方 (The Green Rescue),企業ESG、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指標順勢而起,青年職涯的風向也跟著改變。

就我自己觀察,這幾年台灣年輕人做出職涯選擇的時間點,比我當年從企業跳到社企領域提前了好幾歲,有些大學才畢業二、三年,便開始在思考人生與工作的交點:工作能否不只是領份薪水,而能利己利他並發揮影響力?而這在無形之中,成了推動社會、社企進步的一大動能。

看著這群導生,我有許多感觸,也讓我想起自己當年投入社企創業的模樣。

我真正的英雄之旅始於2009年。

在那之前一年,我從跨國資通訊業的行銷主管,跳到若水工作,轉換的震撼還在擺盪,若水又從社企創投到實戰經營。為了尋找可行的創業模式,我在深耕身障就業議題多年的勝利基金會蹲點、跑遍台灣做田野調查,兩年內探勘了29個專案計劃,這才意識到我對社會議題複雜度的想像太自以為是,離現實很遠。

2013年,我們導入科技,用創新的商業模式來推動身障就業,因為是全台灣第一間推出如此訴求與定位的企業,剛開始和大眾解釋若水的理念時,常常雞同鴨講,打電話給身障者請問可不可以讓我們家訪,還數度被誤認為詐騙集團。

過幾年,團隊人數稍微多了,好不容易換了一個辦公室,我們在門口放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玻璃杯當成若水logo,還不小心被清潔阿姨誤以為是隔夜飲料,拿去水槽倒掉(笑)。

2016年,我和夥伴們討論新事業體的市場定位。(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SDGs的架構,說出了我們做了十年的事

這十多年來的職涯轉換,到最後跳下去創業,我有好多想跟這個世界大聲交流的想法,卻總找不到合適的字眼描繪,只好低著頭先行動。直到看見SDGs的架構,這才豁然開朗,這不就是若水在做的事嘛!

因為想要讓身障者能發揮所長,我們先後長出來兩個核心事業體BIM和AI,透過科技結合社工、心理諮商設計出許多培訓機制,為身障者墊起工作技能;想把社創思維帶進台灣,我們建立實習生計畫,培育出許多現在在社創界第一線活躍的青年創業家、領導者。哇,這些紛紛呼應了SDGs 4、SDGs 8和SDGs 10!

回想起來,踽踽獨行、有口難言的日子,其實給了若水人莫大的決心與勇氣,因為你得一直做下去,從每天跨越的各種生存抉擇裡,反覆詰問自己的初心,以及有多想解決問題。

小結十年心得,我們在商業驗證、團隊管理上得到許多寶貴的學習,如果你和School 28的導生們一樣正在思考職涯轉換的路上,這是我想給你的三個行前準備:

1. 光憑熱血和初心還不夠,走進現場,才是面對社會問題的開始

「全台100萬的身障人口中有80萬身障者有工作需求,其中更有14萬人口是無法出門就業的身障者。
以致身障就業長期處於『有工作就不錯了』的困境,更遑論職業選擇。」

讀完上面這段話,你有什麼感覺?

這是出於若水自家的田野調查結果,坦白說,如果你不曾置身其中,很難有感。所以為了打破夥伴們對社會議題的粉紅泡泡,像在AI事業部,我們定期會安排各部門主管到身障者的夥伴家訪,連日本分公司的社長來台也跟著去過,每次至少兩個小時,近距離觀察 AI 數據標註師們的居家工作現場和實際情境。

走進現場,才能看見數字沒說的事。

所謂的「無法出門就業」往往涉及身障者的健康狀態、工作意願和家人的支持,隨著若水開展了標註數據事業,把本來的限制轉為機會,身障者只要在家,打開電腦就能接受職訓、開始工作。我們持續改良標註平台的介面,公司裡還有個小房間,放了電腦、螢幕、無線基地台等設備,給設備不足的 AI 數據標註師借用,也會依照身體狀況,適時調整輔具和日常復建建議。

2.打破慣例,面對社會問題需要隨時重新想像和設計

社企創業要同時兼顧商業與社會公益,既無法依靠既有解方,也沒有前例能夠遵循。

回顧若水成立BIM事業部之前,我們遍訪業界專家後,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主要是訓練電腦建模的人員很難,而且一大本工程圖資往往是幾個人分著畫。我不會繪圖,也不懂建築,只好一直蹲點觀察,看久了有一天赫然發現,「這不就像在蓋樂高嗎!」

視角一轉,我和幾位從營造廠、建築師事務所的夥伴,借用商業流程設計結合職務再設計的概念,重新規劃工作流程。把一棟建築模型裡面的牆壁、地板、水管等元件,拆解成一個個小工項,交給不同的身障者來製作,最後再把不同元件組合起來,身障者也能夠做出符合業界競爭力的完整3D建築模型。

3.願景做指北針,搭配企業文化才是團隊順利運轉的關鍵

在社企創業,每一天都在考驗你願意多深刻的面對同理他人,你不能太愛自己的solution,卻看不見customer pain point。

有一天,我們在辦公室裡放一張減壓床,希望讓脊椎不適的身障夥伴適當休息,避免久坐造成的職業傷害。沒想到,這張床放了很久,都沒人想用,HR同仁明察暗訪了一陣子才知道,原來這會讓部分身障夥伴想起要到醫院治療,需要依靠輔具的日子。

於是,我們改造辦公環境,在減壓床旁邊增加色彩明亮的沙發、懶骨頭還有書報架,將它命名為「La La Land」,一個無論身障者或非身障者,工作累了可以隨時來拉拉筋骨。

若水致力解決身障就業的問題,在創業之初,我們就決定要融合身障者與非身障者一起工作,組成多元團隊。這看似簡單的一個信念,足足花了十年摸索出做法,直到今天。

我們都知道要優化工作流程,讓組織運作得更順暢,需要所有團隊成員的參與和反饋。但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身障者,當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有勇氣在一群有豐富經驗的專業經理人面前提出問題嗎?或者,當你發現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看法與其他人不同,你會提出來討論,還是選擇把真實的想法吞進肚子裡呢?

這些問題,光靠硬性機制無法解決,如果沒有營造高度心理安全感的企業文化,透過EAP的日常支持,以及心理師帶領的早餐會、主題工作坊,鼓勵夥伴們換位思考,讓大家知道即使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也不會被責罰,團隊向心力就會越來越遠,協作效率也會打折。就連在遠距工作期間,我們也應變出許多作法。例如,在線上進行每天的早晨check in,運動操以及慶生活動等等。

2021年,若水獲得HR Asia最佳企業雇主和WeCare獎的事,讓我相信持續經營文化的重要性與效果。

在工作坊上與若水夥伴們討論共同願景。(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守住初心,讓更多人踏上自己的英雄之旅

若水從商業模式、組織團隊、工作再設計、教育訓練、科技運用、員工輔助到辦公空間,從零到一建構出自己的做事方法和文化,而若水人也在這個過程中,踏上自己的英雄之旅,就像若秦。

第一次去若秦家見面,她是一個把自己的存在感縮得很小,怕生的輪椅女孩。

「我可不可以維持這個距離,和你們講話就好了?」若秦坐在自己房間裡,朝著門外三公尺遠的客廳喊話,不願意移動到房門外,也不希望有人靠近。

工作為她帶來巨大的改變。我看著她從在家待業,到成為若水第一批身障工作夥伴;從視訊會議不想打開鏡頭,到晉升為若水內部的專業QC檢核員。當她克服心裡的障礙走出家門,第一次現身公司開會時,夥伴們給了她大大的鼓掌和擁抱,她眼眶紅了。

社企流七周年時,我邀請她和我一起參加演講,拿起麥克風,對著台下400位聽眾侃侃而談自己的人生蛻變。從自己房間移動到社企流舞台上,不到一小時車程的距離,花了她五年。若秦踏上了她的英雄之旅,從受益者變成工作者,最後成為能夠激勵他人的改變者。

每年總有新朋友問我,「S,妳創業是為了什麼?」

我會說,社創這條路不容易。13 年來,常常從模糊中找方向,從挫敗中找勇氣。老實說,自我懷疑或是跌跌撞撞也沒少過。不過,從工作到志業的英雄之路倒是走的越發清晰及篤定。而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那道光,就是能讓更多的身障者和若水人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你,準備好啟程了嗎?

延伸閱讀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建構團隊心理安全感,遠距工作也像在一起
·成功團隊把員工心理安全感放第一,若水獲HR ASIA肯定的祕密

熱門文章
當團隊成員意見分歧,該如何凝聚共識?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一個足以改變下個世代的故事:職場上消失的5%族群,你看見了嗎?
成功團隊把員工心理安全感放第一,若水獲HR ASIA肯定的祕密
職場心理安全感的實踐:面對衝突,我們都有可能是那個人

關注若水頻道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

若水Tech f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