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編輯團隊
「為什麼若水的logo是半杯水?」若水AI團隊工作坊的開場中,執行長陳潔如(Sabrina)丟出了這個問題。
「歡迎有志者加入!」
「還有空間,永遠在前進!」…
夥伴們熱烈回應對若水logo的演繹與想像。
原來,那半空的水杯,蘊含了若水人(Flower)的願景與深深期許:
期許自己永遠記得為這世界上匱乏的另一半努力。
透過若水品牌故事的分享,Sabrina提醒團隊夥伴在快速轉動的工作步調中,更要時常回到若水的願景眺望,從山頂由上而下的Vision、Mission、Value,一路驅動山底的目標與策略制定;帶著上善若水的初心,融於忘我的「心流」(flow)狀態中專注投入,並驅動更多的社會創新者,共同成就這份志業。
共識凝聚3步驟
「在若水,不是老闆、主管說的算,是願景說的算!」接下主持的麥克風,AI數據服務事業部負責人簡季婕(Jessica)仔細說明,為何要辦這場以「凝聚願景共識」為主軸的工作坊。
Jessica分享了一支TED Talk影片〈我在被拒絕的 100 天裡所學到的事〉,鼓勵夥伴們在工作日常中無論對內或對外溝通,都要有不怕被拒絕、帶著好奇心不斷問下去的勇氣。
遇到挑戰時,更要相互積極探詢,共同激盪出創新的解決方式。當彼此的觀點會有衝突的時候,「願景」是若水人的決策準則,「哪一條路可以帶團隊更快到達vision,我們就走那一條!」
對若水的願景有了更清晰的輪廓後,夥伴們必須在工作坊中完成以下階段:認知現況、確認理想、釐清從現況到理想之間的gap;透過凝聚共識、真誠對話,讓通往願景的每一步路走得更堅定。
為了促進多元激盪,我們將AI團隊不同部門的夥伴打散分配至四個小組。每組會拿到一套十張不同圖案的牌卡。

第一階段的目標:我們的現況是什麼?
首先,請各組從自身實際工作上遇到的困境去思考,挑選一張最能代表若水AI團隊現狀的牌卡,上台分享選擇這張的原因。再透過票選,凝聚出最終共識。
有趣的是,大家對每一張圖的詮釋可能都不太一樣。

各組間相互質詢與辯論的過程中,Sabrina提醒大家要放掉自己,用心傾聽對方的演繹方式,而非一味的捍衛、執著自己最初的選擇。這樣的溝通態度,是若水精神的重要體現。
那麼,是分秒必爭的賽車團隊、有夢最美的登月團隊、各司其職的園丁團隊,還是研擬路線的登山團隊?
票選後,夥伴達成的最終共識是「登山隊」這張牌卡最符合團隊的現況-像是一群走到了半山腰的登山夥伴,評估各方面的因素和可能性,討論哪一條才是前往目的地最快最好的路。
第二階段的目標:我們的理想是什麼?
呼聲最高的「交響樂團」輕鬆勝出,獲選為最符合若水AI團隊的理想圖。因為,團隊組成多元,就好像交響樂團演奏不同樂器的團員,要在各有所長又能互相搭配的狀態中,演奏出動人音樂。
第三階段的目標:從現況到理想的距離有多遠?
經過前兩個階段透過牌卡凝聚出的共識,第三階段的目標是探究團隊「現況」和「理想」之間的鴻溝。
每位夥伴先在便利貼寫下三項自己認為團隊從「現況」到「理想」之間待克服的挑戰。整合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幾大類後,再請每人以兩張紅點貼紙從中票選。
「溝通,是所有組織成長必經的最痛的地方。」透過這次工作坊凝聚共識的過程,夥伴們驚覺原來自己的痛也是大家的痛;同時,也共同意識到AI產業難以標準化的業態本質,正是大家必須面對的挑戰。
「認清了這個事實,接下來就是義無反顧的衝下去!」Sabrina以BIM團隊的成功經驗跟大家分享,創新往往是在沒有退路、絞盡腦汁想解方的過程中迸發的;坦然接受自己及所處環境的本質,就能找到突破的力量。
不久後,將舉辦第二次的工作坊,探尋化解這些痛的方法。在那之前,Sabrina鼓勵大家先做好實體與心理的功課,包括「慢動作思考」釐清工作困境的根源,「同理、尊重、接納、對事不對人」的直白溝通原則,期許夥伴們當彼此的鏡子,真誠面對自己。
延伸閱讀
·新創團隊可以如何透過管理的能量壯大呢?
·職場心理安全感的實踐:面對衝突,我們都有可能是那個人
·社企創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專業背景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