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世代對談1】從商業到社創,勇敢選擇,找到人生的最佳甜蜜點 | One-Forty陳凱翔×若水國際陳潔如
同樣的背景,不同的世代,什麼原因吸引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毅然決然地投入社創領域?若水編輯團隊邀請兩位社創人首度跨世代對談,職涯與志向之間,如何真切地做出選擇?在社創領域裡,他們經歷了哪些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
同樣的背景,不同的世代,什麼原因吸引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毅然決然地投入社創領域?若水編輯團隊邀請兩位社創人首度跨世代對談,職涯與志向之間,如何真切地做出選擇?在社創領域裡,他們經歷了哪些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
你曾經在職場上怕被貼標籤、被討厭,而不敢說出真心話嗎?
這次我為新書《愈吵愈有競爭力》撰寫推薦序,分享若水長期耕耘心理安全感的所思所見。
「S,妳覺得我應該留在大公司,還是出來創業?」
「在社企工作,和在企業裡做SDG專案,哪個比較有影響力?」
週五下班後,我和幾位School 28的導生相見。這群青年紛紛面臨職涯抉擇,在現實和理想間猶豫著該不該跨出那一步。
在社創領域,如何定義及衡量影響力?這是一門全新的領域,也是有志投身於此的工作者必須不斷思考的核心議題。One-Forty創辦人,與若水國際執行長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
問:「我大學學的是人資專業,將來想從事社會影響力相關的工作。請問我應該先培養哪些專業呢?是不是要去上專管、行銷課程,或者在業務部門歷練過一輪比較好?」
S室長妳好:
我曾經在實地驗證後,為社區的弱勢族群開了一間店,希望透過培訓,協助他們就業。但正式開業後,卻因為創業風險和經濟壓力被迫收場…請問今後我該如何系統性的找出社會議題呢?
若水從社創投轉型成社企本身的過程中做了29次失敗的嘗試,主要是苦於找不到兩者的平衡點。「科技創新、趨勢結合、尋找商機等,其實都是在商界裡磨練出來的能力。但社企有其社會性的本質,要了解它,心態就必須歸零。」以專業經理人的角度看創業機會時,會覺得在隔山打牛,沒辦法真正注意到可以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是什麼。
「我們常說創業要趁早,」陳潔如指出,「年輕人的確學習比較快,但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就投入,雖然熱情很足夠卻很可能折翼,因為社企創業的辛苦,會是一般新創事業的兩到三倍。」社會企業要兼顧社會議題和商業運作兩個面向,對本來就複雜的社會問題,用商業模式對症下藥,也讓本來就不易的創業,難度加乘。
2020年是多事之年。肺炎疫情爆發,一連串地震、水患,還有史上最嚴重的加州大火,全球都在問: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時代演進,隨著「Tech for Good」的概念興起,科技與社會貢獻之間不再非黑即白,而是走向互利共好,兩端同時發展的光譜。微軟、谷歌等大型企業們從自身科技優勢出發,發揮社會影響力。
事業部
聯絡我們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