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lutoshift官方Twitter
全球氣候變遷,缺水旱象影響台灣家庭用戶和各大產業,特別是半導體晶圓廠。要減少水資源浪費和水汙染,AIoT科技或許是解方。
全台旱象,水庫見底,台灣面臨56年來最嚴重的缺水危機。氣候變遷持續惡化,聯合國預估2025年2/3的地球人可能必須在缺水條件下生存,2050年將有57億人每年至少面臨1個月的嚴重水荒。
美國矽谷新創Plutoshift打算用AI和IoT搶救每一滴水。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估計每天有14%~18%的水因為滲漏、老化的管線而浪費,相當於流失1,500萬個家庭的飲用水。」Plutoshift創辦人兼執行長普拉泰克·喬希(Prateek Joshi)說,「美國供水管線的平均年齡是47年,設備的老化讓水資源浪費的風險大增,但全部換新極其昂貴也不現實,藉助現有數據,我們可用更低的成本,科學規劃和替換對應的管線。」
Plutoshift利用感測器收集自來水廠內的各種數據:溫度、壓力、抽水機、加氯機等,再將數據上傳至雲端的管理分析平台。隨著數據的累積和機器學習的深入,AI不僅能實時監測、追蹤,還能快速偵測到數據異常,甚至提前預測可能故障,以事先排除,降低如水管爆裂導致的水污染和水資源浪費。
經過訓練,機器能從海量歷史數據中抽取洞見,幫水廠盤點和評估關鍵資產現況,制定養護計畫,建議替換老舊設備的優先順序,改善工作流程效率。
但Plutoshift的野心更大,喬希說:「我們的目標是用更少的能源,創造更多的水,這不只是對自來水廠,對所有行業都有深遠的利益和意義。飲料廠、食品加工、化工廠、製造業工廠都能用AI更好地監督和最佳化海量運營數據和流程。」
(感謝本文協同研究者王茜穎)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延伸閱讀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看見再噴」技術減少90%農藥用量,建立豐饒的永續發展
·超聰明太陽能垃圾筒,減低83%清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