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個,在雲端科技為身障者打造全新工作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文/若水志趣相談室編輯團隊

科技發展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增加弱勢族群的貧富差距,但只要用對地方、用對方法,科技也能為身障者創造出全新的職種,提升自我價值。

在台灣,社會大眾對身障就業的想像,不外乎是烘焙、打掃等勞務密集型工作。但是在身障者中,有一群人既無法進入一般企業上班,又不適合從事上述勞務工作。

這群身障者平均待業期間長達七年,勞動參與率不到國民平均的四成,即使找到工作,也多半以一年一聘的形式在各個職場間流浪。

「在統計數字上,他們的就業問題看似被解決,但約聘制代表身障者的職涯沒有被累積」,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說。

跟你我一樣,身障者期待不是只有一份工作就好,而是要擁有自己的職涯

為了從根本解決社會議題,並且避免在既有市場搶食工作機會,造成弱勢取代弱勢,若水選了一個從來沒有人挑戰過的創新創業命題:在雲端科技產業打造適合身障者的全新工作職種。

經過29次驗證失敗,最終選定兩個市場,第一個是BIM建築資訊建模,訓練出得了門的身障者成為建模工程師。透過「教育訓練」及「工作流程再造」,將原本高難度、高入行門檻的建築建模工作進行標準化及模組化,依身障者能力適性度分派工作任務。

AI數據服務事業部,則是針對全台14萬出不了門的身障者。透過遠距面試、教育訓練及職場支持系統,訓練身障者成為AI數據標註師,並開發職場科技輔具,打造身障夥伴操作友善的 UX / UI 及多元智慧標註工具箱,提升工作品質與速度。累積一定經驗後,可視個人意願成為QC檢核員。

如今,若水培訓410位身障夥伴進行職能訓練,並協助其加入就業市場,全公司身障雇員比例超過50%,兩大事體中BIM團隊已成為全台市佔率前三、AI團隊也創造超過2,000次工作機會。然而要解決社會議題,無法單靠一己之力,任何一個角色的參與都是關鍵。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延伸閱讀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當企業遇上AI市場需求,工作流程設計可以這樣系統化
·22.5克的小黑盒,讓視障者嚐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獨立

熱門文章
當團隊成員意見分歧,該如何凝聚共識?
用AI改變教學現場,創造下一代嶄新的學習體驗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帶著創業家精神出發!在社企擔任AI數據PM,開展我的影響力職涯
在每天的打怪日常提升專業技能,更清楚未來職涯走向

關注志趣相談室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

若水Tech f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