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再噴」技術減少90%農藥用量,建立豐饒的永續發展
在美國舊金山 SoMa 區,離 LinkedIn 領英總部和一堆科技新創公司不遠,進駐了一家 180 歲的拖拉機公司 John Deere 強鹿。1837 年,小鎮鐵匠白手起家,投入農具製造,如今坐上全球農業機械的第一把交椅,上榜美國《財富 Fortune》雜誌全美 500 強的第 102 名。
在美國舊金山 SoMa 區,離 LinkedIn 領英總部和一堆科技新創公司不遠,進駐了一家 180 歲的拖拉機公司 John Deere 強鹿。1837 年,小鎮鐵匠白手起家,投入農具製造,如今坐上全球農業機械的第一把交椅,上榜美國《財富 Fortune》雜誌全美 500 強的第 102 名。
上一篇文章,我們探索了「Tech for Good」一詞的可能起源。它是草根的產物,在 90 年代英國人保羅米勒的催化下,誕生於倫敦的科技社群之中。米勒曾是社會創新陣營(Social Innovation Camp,簡稱SICamp)的成員,現任社會科技創投 Bethnal Green Ventures 的執行長。
創立科技相關的社會企業,是我對「Tech for Good」的實踐;其他科技人與企業,對這個抽象的概念,定義各自不同。英國網域名稱註冊公司Nominet執行長Russell Haworth引述英國科技博主Joe Roberson,指出一般的共識是「一群致力於用科技來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的人」,並須滿足「協作」「使用者主導」和「結果符合道德規範」等條件。
AI會取代人類嗎?可能性愈來愈高,而且現在還要加問:那麼,會有多快?麥肯錫曾經預估:2030年之前,全球勞動力的14%—高達3.75億人,將因自動化而被迫轉職。甚至,根據現有技術,他們估計60%的勞動力和30%的工作都可以被機器取代。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加快這一切的發生。
在台灣,社會大眾對身障就業的想像,不外乎是烘焙、打掃等勞務密集型工作。但是在身障者中,有一群人既無法進入一般企業上班,又不適合從事上述勞務工作。這群身障者平均待業期間長達七年,勞動參與率不到國民平均的四成,即使找到工作,也多半以一年一聘的形式在各個職場間流浪。
©Flow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