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想轉職或創業?請先思考這3個問題
問:「我是一位上班族,出社會第三年想轉職到社會創新領域,但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請問S室長,當初是什麼情況讓妳決定創業?轉換跑道時,如何判斷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撐起夢想?」
問:「我是一位上班族,出社會第三年想轉職到社會創新領域,但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請問S室長,當初是什麼情況讓妳決定創業?轉換跑道時,如何判斷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撐起夢想?」
問:「我大學學的是人資專業,將來想從事社會影響力相關的工作。請問我應該先培養哪些專業呢?是不是要去上專管、行銷課程,或者在業務部門歷練過一輪比較好?」
你曾經在職場上怕被貼標籤、被討厭,而不敢說出真心話嗎?
這次我為新書《愈吵愈有競爭力》撰寫推薦序,分享若水長期耕耘心理安全感的所思所見。
S室長妳好:
我曾經在實地驗證後,為社區的弱勢族群開了一間店,希望透過培訓,協助他們就業。但正式開業後,卻因為創業風險和經濟壓力被迫收場…請問今後我該如何系統性的找出社會議題呢?
在社創領域,如何定義及衡量影響力?這是一門全新的領域,也是有志投身於此的工作者必須不斷思考的核心議題。One-Forty創辦人,與若水國際執行長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
在上一篇對談裡,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與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S)提到,「在社創領域,事情沒有對錯,只有選擇。」置身其中的經營者,面對各種心碎的時刻,如何在日常的經營中,學習找回自己內心的力量?時光倒流,還願意再創業嗎?請聽兩位社企創業家在【志趣相談室】的真心告白。
同樣的背景,不同的世代,什麼原因吸引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毅然決然地投入社創領域?【志趣相談室】邀請兩位社創人首度跨世代對談,職涯與志向之間,如何真切地做出選擇?在社創領域裡,他們經歷了哪些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
「S,妳覺得我應該留在大公司,還是出來創業?」
「S,在社企裡負責事業發展,和在企業裡負責ESG或CSR專案 ,哪一個比較有影響力?」
三級警戒之際,週五下班後,我和幾位School 28的導生約好線上工作坊相見。這群青年平均年齡28到30歲之間,紛紛面臨職涯抉擇,在現實和理想間猶豫著,該不該跨出那一步。
「我們常說創業要趁早,」陳潔如指出,「年輕人的確學習比較快,但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就投入,雖然熱情很足夠卻很可能折翼,因為社企創業的辛苦,會是一般新創事業的兩到三倍。」社會企業要兼顧社會議題和商業運作兩個面向,對本來就複雜的社會問題,用商業模式對症下藥,也讓本來就不易的創業,難度加乘。
©Flow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