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想轉職或創業?請先思考這3個問題
問:「我是一位上班族,出社會第三年想轉職到社會創新領域,但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請問S室長,當初是什麼情況讓妳決定創業?轉換跑道時,如何判斷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撐起夢想?」

想發揮社會影響力,該培養哪些專業能力?
問:「我大學學的是人資專業,將來想從事社會影響力相關的工作。請問我應該先培養哪些專業呢?是不是要去上專管、行銷課程,或者在業務部門歷練過一輪比較好?」

職場心理安全感的實踐:面對衝突,我們都有可能是那個人
你曾經在職場上怕被貼標籤、被討厭,而不敢說出真心話嗎?
這次我為新書《愈吵愈有競爭力》撰寫推薦序,分享若水長期耕耘心理安全感的所思所見。


愛對方的痛點,不要太愛自己的解方
S室長妳好:
我曾經在實地驗證後,為社區的弱勢族群開了一間店,希望透過培訓,協助他們就業。但正式開業後,卻因為創業風險和經濟壓力被迫收場…請問今後我該如何系統性的找出社會議題呢?

【跨世代對談3】社創組織的影響力,該怎麼衡量? | One-Forty陳凱翔×若水國際陳潔如
在社創領域,如何定義及衡量影響力?這是一門全新的領域,也是有志投身於此的工作者必須不斷思考的核心議題。One-Forty創辦人,與若水國際執行長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

好想轉職或創業?請先思考這3個問題
問:「我是一位上班族,出社會第三年想轉職到社會創新領域,但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請問S室長,當初是什麼情況讓妳決定創業?轉換跑道時,如何判斷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撐起夢想?」

想發揮社會影響力,該培養哪些專業能力?
問:「我大學學的是人資專業,將來想從事社會影響力相關的工作。請問我應該先培養哪些專業呢?是不是要去上專管、行銷課程,或者在業務部門歷練過一輪比較好?」

職場心理安全感的實踐:面對衝突,我們都有可能是那個人
你曾經在職場上怕被貼標籤、被討厭,而不敢說出真心話嗎?
這次我為新書《愈吵愈有競爭力》撰寫推薦序,分享若水長期耕耘心理安全感的所思所見。


愛對方的痛點,不要太愛自己的解方
S室長妳好:
我曾經在實地驗證後,為社區的弱勢族群開了一間店,希望透過培訓,協助他們就業。但正式開業後,卻因為創業風險和經濟壓力被迫收場…請問今後我該如何系統性的找出社會議題呢?

【跨世代對談3】社創組織的影響力,該怎麼衡量? | One-Forty陳凱翔×若水國際陳潔如
在社創領域,如何定義及衡量影響力?這是一門全新的領域,也是有志投身於此的工作者必須不斷思考的核心議題。One-Forty創辦人,與若水國際執行長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

【跨世代對談2】相信脆弱和分享的力量,走出經營的舒適圈 | One-Forty陳凱翔×若水國際陳潔如
在上一篇對談裡,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與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S)提到,「在社創領域,事情沒有對錯,只有選擇。」置身其中的經營者,面對各種心碎的時刻,如何在日常的經營中,學習找回自己內心的力量?時光倒流,還願意再創業嗎?請聽兩位社企創業家在【志趣相談室】的真心告白。

【跨世代對談1】從商業到社創,勇敢選擇,找到人生的最佳甜蜜點 | One-Forty陳凱翔×若水國際陳潔如
同樣的背景,不同的世代,什麼原因吸引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毅然決然地投入社創領域?【志趣相談室】邀請兩位社創人首度跨世代對談,職涯與志向之間,如何真切地做出選擇?在社創領域裡,他們經歷了哪些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

當SDGs浪潮來臨:給想發揮影響力的你三個行前指南
「S,妳覺得我應該留在大公司,還是出來創業?」
「S,在社企裡負責事業發展,和在企業裡負責ESG或CSR專案 ,哪一個比較有影響力?」
三級警戒之際,週五下班後,我和幾位School 28的導生約好線上工作坊相見。這群青年平均年齡28到30歲之間,紛紛面臨職涯抉擇,在現實和理想間猶豫著,該不該跨出那一步。

社企創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專業背景與思維?
「我們常說創業要趁早,」陳潔如指出,「年輕人的確學習比較快,但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就投入,雖然熱情很足夠卻很可能折翼,因為社企創業的辛苦,會是一般新創事業的兩到三倍。」社會企業要兼顧社會議題和商業運作兩個面向,對本來就複雜的社會問題,用商業模式對症下藥,也讓本來就不易的創業,難度加乘。

多元共融如何實踐?身心障礙共融冠軍歸納出四個行動方案
如何創造職場的多元共融,並從中獲益呢?全球最大管顧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深度訪談身心障礙共融冠軍,總結出四個行動方案:招聘(Employ)、輔助(Enable)、參與(Engage)和賦能(Empower)。

社會共融的計算題怎麼解?看各國如何定義ESG的「多元」
ESG分別取自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環境和治理,都有清楚的範疇和指標,唯獨社會責任缺乏明確定義。該怎麼辦才好?各國紛紛腦力激盪,提出了這些解方…

這位盲眼女士,讓蘋果、微軟、聯合利華、Google為身障就業動起來!
你知道嗎?不只LGBTQ、膚色或人種等面相,身障就業其實也是「多元與共融(Diversity and Inclusion)」的一環,只是這個被低估的關鍵少數,很少被注意。

愈包容,愈有競爭力!全球企業擁抱DEI的五個收穫
2021年全球五百位CEO,共同促成商業史上最大的全球身障者商業倡議組織「The Valuable 500」(價值五百強)。讓這些企業不約而同高舉身障共融大旗,都有戰略意義,不是只為了慈善或CSR。

DEI、ESG浪潮下,蘋果、Google等企業加入「價值五百強」,為身障就業寫下新歷史!
2021年5月18日,全球五百位CEO寫下了新歷史。他們的加入,促成了商業史上最大的全球身障者商業倡議組織「The Valuable 500」(價值五百強),蘋果是第500號成員。為什麼這麼多世界商業巨頭要聚在一起,為身障就業發聲?

一個足以改變下個世代的故事:職場上消失的5%族群,你看見了嗎?
市面上同樣類型的影片這麼多,為什麼還要再拍?
進入若水之前,我是離身障者很遙遠的上班族。自從近距離的和這群職場上消失的少數族群共事,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認知,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