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地球就要被垃圾淹沒了!二十一世紀的機器人「瓦力」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全球每年產生21億噸垃圾僅回收16%,這個數字在中國開始抱怨洋垃圾分類不實,混雜大量骯髒的有害廢料,自2018年起拒收全球塑膠垃圾之後,更加雪上加霜。全球半數以上的廢塑膠不知何去何從,埋在垃圾堆裡的各國政府焦頭爛額,迫切尋找更有效率和效益的回收方式。
他們找上了機器人。在迪士尼動畫「瓦力」裡,700年後的地球成了一個大垃圾場,只剩下小小機器人瓦力不知疲倦地清理垃圾。如今,「瓦力」們開始出現在回收場裡。
在英國東南方的埃塞克斯縣(Essex)的綠色回收廠(Green Recycling),機器人麥克斯(Max)正以非人的速度揮動蜘蛛般的長臂,在垃圾河般的輸送帶旁埋頭苦幹。
廢紙板、塑膠瓶、食物包裝盒快速從它眼前「流」過,麥克斯飛舞的手臂幾乎出現殘影,將各種垃圾丟進正確的分類桶。麥克斯是美國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製造商Bulk Handling Systems開發的回收機器人,手臂尖端裝有吸盤,人工每分鐘可撿20~40件廢棄物,機器人可以撿65件。
跟人類很像,AI的電腦視覺系統「看見」並快速辨識回收物品,分離可回收物品和垃圾,再依照物品的大小、價值和位置決定揀貨順序,最後在電光火石之間對手臂下達指令,手起垃圾即落入對應桶子,完成分類的回收材料再轉賣給紙廠、塑膠廠等。流水線上百萬個廢棄物,為神經網絡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訓練素材,讓機器不斷進行自我訓練,進而提高準確度。
目前麥克斯主要擔任最後關卡的守門員,在重機械和人工作業後,撿出殘餘的紙片、報紙、傳單、高密度聚乙烯(HDPE)、PET保特瓶和木料等,確保回收品質,以因應日益嚴格的回收標準。
機器人和回收廠是天生絕配,因為回收業是俗稱的「3K(骯髒、辛苦、危險)」產業,招工困難。奈何回收價格偏低,機器人的初期投資高昂(有租賃方案),讓回收商止步不前。
不過,要解除長期垃圾危機,除了機器人助攻,仍須靠前後夾擊:前端推行生產者延伸責任,促進包裝的永續設計,以提高回收率,實現減廢。後端則是為回收再製產品創造市場,有利可圖之後,投資才會進來。
(感謝本文協同研究者王茜穎)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