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包容,愈有競爭力!全球企業擁抱DEI的五個收穫

(圖片來源: Canva)

上一篇文章提到,2021年全球五百位CEO,共同促成商業史上最大的全球身障者商業倡議組織「The Valuable 500」(價值五百強),這當中包括了你我熟知的跨國企業,包括:蘋果,微軟、聯合利華、谷歌、可口可樂、全日空和軟銀等。

讓這些企業不約而同高舉身障共融大旗,都有戰略意義,不是只為了慈善或CSR。

「身障共融(disability inclusion)不是為了法遵,亦非可有可無的東西,它是企業的當務之急。抓緊的企業將比同行收穫更多的品牌、聲望和競爭優勢。」全球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PwC解釋,它破天荒在2020年發布了第一份《多元共融透明報告》。

在商言商,「對企業來說,沒有比展示你的作為如何帶來商業成功更有吸引力的事了。」聯合利華前執行長保羅.波曼(Paul Polman)表示,離開企業後,2019年他結合Richard Branson(Virgin Group創辦人)、Angela Ahrendts(前Burberry CEO)等跨國企業領導人成立IMAGINE,協助各行各業的經營者跨越氣候變遷及社會發展失衡的種種挑戰。

「人們希望為有包容性的企業工作,而有包容性的企業表現的更好。」波曼觀察。

根據他的經驗,「如果你的組織中有身障者,他們會在其他員工間建立龐大的忠誠度,減少人員流動,他們的成本不是沒有,就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曠職率或離職率實際上低於其他人,生產力卻更高 。」

其經驗確有研究背書。

一、身心障礙共融冠軍:越包容,越賺錢

2018年,全球最大管顧公司埃森哲(Accenture)、非營利組織Disability:IN 和美國身心障礙者協會(AAPD)共同發表了當前第一份量化身障共融投資回報的報告《實現平等:身障共融的優勢》

他們花了四年追蹤140家美國企業,計算其「多元平等指數」(Diversity Equality Index),挖掘出45家「身心障礙共融冠軍」。

對台灣的企業主而言,可能會比較驚訝的是:這些共融冠軍的營收高出同行28%,淨收益多人家一倍,創造的利潤多三成,股東投報率高於同行的機率是兩倍。而逐年改善身障共融的企業,股東投報率高於同行的機率放大四倍,高出業界53%,相較之下,其他公司僅略高4%。「只要多 1% 的身障者投入勞動市場,美國 GDP即可望增加250億美元。」埃森哲估計。

DEI指數超過80分的企業共有45家,約占研究整體的32%,埃森哲稱之為「身心障礙共融冠軍」(上);身心障礙共融冠軍賽在營收、淨收益和利潤上皆優於其他同行(下)(資料來源:《Getting To Equal: The Disability Inclusion Advantage》)

DEI指數超過80分的企業共有45家,約占研究整體的32%,埃森哲稱之為「身心障礙共融冠軍」(上);身心障礙共融冠軍賽在營收、淨收益和利潤上皆優於其他同行(下)(資料來源:《Getting To Equal: The Disability Inclusion Advantage》)

兩年後,埃森哲在《Getting to Equal 2020: Disability Inclusion》報告中再次印證,由關心身障參與的企業高管所領導的公司,其銷售額是同行的2.9倍,獲利成長速度是同行的4.1倍。

該研究調查了全球28國253家企業,共6,000 名身心障礙員工和1,748 名高管(含675 名身心障礙者)。

倡議身心障礙參與的企業,在業績與利潤成長速度上都優於同行(資料來源:《Getting To Equal: The Disability Inclusion Advantage》)

二、共好的多元共融職場,降低員工流動率

原因之一,就是身障者不是唯一的獲益者,所有人都得益於更多元的職場。 研究指出,與身心障礙員工並肩共事,讓一般員工對於如何讓職場更包容更有意識,接納組織內的不同,在團體內產生正向刺激,從而成就共好,員工流動率也降了三成。

三、增加創新

美國人才創新中心(Center for Talent Innovation)的研究也呼應了埃森哲的報告結果,他們發現75% 的身心障礙員工擁有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想法,高於一般員工的61%。

身障人權律師哈本·吉爾瑪(Haben Girma)投書《金融時報》,以其工作和自身聽視障的經驗出發,認為「身障員工驅動了創新」,因為他們不得不然。

「身障產生障礙,而擁抱障礙激發了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她認為這是身障者獨特的優勢。為了適應周圍的世界,生存下去,他們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毅力、深思熟慮和願意實驗的精神,這些都是創新的必要條件,將他們放進產品、服務開發部門,能催生出友善身障,也友善社會的產品與服務。

「古老的迷思斷言身心障礙者是社會的負擔,這是源自對那些不一樣的人毫無根據的恐懼。跟那些迷思相反,現在我們知道了,差異才驅動了創新。」吉爾瑪寫到,而要收割這些創新與其帶來的成長,她建議企業要做的就是移除職場上的重重阻礙:實體建物、數位和社交上的障礙。

全美最大的連鎖藥局CVS Health為此做了見證。其人力策略副總兼首席多元長大衛·凱西(David Casey)告訴埃森哲:「身心障礙者往往是最有創意、最創新、而且老實說,最忠誠的員工。身心障礙者每天醒來都想著創新——那是一套技能。那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意識到這一點,他說:「我們的培訓計畫,很快從慈善事業,變成了技能搜尋。」

四、提高生產力,打破成本迷思

美國勞工部的研究發現,將身心障礙者納入人才策略的企業裡,有價值員工的留任率大增90%,生產力增加72%,職場安全性提高 45%。至於企業主最擔心的成本增加,研究數據顯示59%無須額外的職務再設計,剩下的四成,每人平均支出在500 美元之譜。

五、抓住全球七分之一的消費市場

身障者不僅充實了企業人才庫,他們也是龐大的消費市場。

《世界銀行與全球身障經濟報告》估計,全球有13億身心障礙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聯合國稱之為「全球最大的少數族群」,總購買力達八兆美元。

倘若計入他們的家人,價值五百強估計比例將一躍到53%,「企業損失不起如此龐大的人才庫,多元的思想,以及年消費力高達13兆美元的顧客。」

他們不單人數龐大,而且忠誠。

全球最大的市調公司尼爾森 2016 年的研究發現,相較於一般消費者,身障者有三高:對品牌忠誠度更高,消費頻率更高,單次消費金額更高。

嗅覺敏銳的澳洲四大銀行之一的西太平洋銀行集團(Westpac Group)就將身障者納入發展策略,提供就業、培訓、職涯發展機會,並確保產品與服務的無障礙。因為,有20%的澳洲人口是身心障礙者,而他們發現,65%的身心障礙者會考慮將帳戶轉至提供傑出身障者服務的銀行。

(感謝本文協同研究者王茜穎)

同系列推薦閱讀:
DEI、ESG浪潮下,蘋果、Google等企業加入「價值五百強」,為身障就業寫下新歷史!
這位盲眼女士,讓蘋果、微軟、聯合利華、Google為身障就業動起來!

熱門文章
當團隊成員意見分歧,該如何凝聚共識?
用AI改變教學現場,創造下一代嶄新的學習體驗
科技可以如何幫社會解決問題?關鍵只有一個
帶著創業家精神出發!在社企擔任AI數據PM,開展我的影響力職涯
在每天的打怪日常提升專業技能,更清楚未來職涯走向

關注志趣相談室

取得最新資訊和第一手消息!

若水Tech for Good